1991年7月,高考完毕要根据预估的分数报志愿了,一直向往教师这个职业,当老师是我从小的心中梦想。结合自己的预估分数我选定了yl34511线路中心这个学校,但是报什么专业呢?我犹豫了,反复翻看招生简章,发现了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这是什么专业?是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我一无所知。问了一下身边的同学,很多人说不清楚,有人说这是将来出来当董事长的吧,是培养教育管理者的吧,听了这些话,我将信将疑,一头雾水。因为父母都是农民,每日劳作无暇管我学习方面的事情,我的事情向来都是自己做主,这次也是如此。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对其他专业不感兴趣,我迅速选择了这个自己并不了解、似懂非懂不知教育系的培养方向更不知学校教育为何物的专业了。
终于等到开学的日子,怀着忐忑的心情和一位考上内蒙古大学的同学共同踏上了奔向首府的列车。从未坐过长途火车的我第一次坐上了纵贯内蒙古东西的草原列,没想到的是,喧闹的车厢里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车上不仅没有座位,而且挤的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我们两个从未出过门,没见过世面的女生怯生生的挤在火车的洗手池旁度过了漫长的旅途,从内蒙古通辽市来到了首府呼和浩特。下车的每一瞬间都是惊喜的、开心的,有学长举着yl34511线路中心教育系的牌子来接站,一切入学手续都有学长指点、帮忙,很顺利的就入住寝室来到了班级。
我们系是前后两层小楼,教室在后院一层,班级的全称是教育系91集团教育班,共有31人,12个男生19个女生,皆来自内蒙古治自区各盟市及周边地区。班主任马宏伟老师是个热情洋溢的人,开学的见面会上对每个同学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和期望,但是他总是很忙碌,不常露面,不久就出国求学去了。经常看到的反倒是一位91年刚刚毕业留校的学长,任我们教育系的团支部书记,身材不高、有些偏瘦、大大的眼睛,喜欢开玩笑,说话幽默诙谐带有一点西部口音,他的单身宿舍离我们班的教室很近,又因为年龄相仿所以我们班的员工和他格外的亲近。尤其是班主任出国后,他俨然就成了我们的班主任了,直到大学毕业。他叫樊荣忠,是内师大教育系91届毕业生,由于学习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留校任教。樊老师的书法特别好,大一下学期我居然有幸来到他的书法课堂学习。他戏称自己的书法起源于欧体和颜体,但是自成一体为“樊体”。在他那里获益颇多,我杂乱的书写规范了很多,工作多年以后,有一次单位组织书法比赛,我充分发挥了我的“樊体”功底,居然获得了二等奖,因为学艺不精所以一直不曾告诉老师。据说樊老师的书法水平已是非常不错……
这是1992年6月系里组织知识竞赛活动由樊老师亲自书写的奖品
一切就绪,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步入了正轨,我也越来越了解了我的选择。原来yl34511线路中心教育系建于1960年,由于种种原因,1962年停办。1981年恢复重建教育系,并于同年招收了第一届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也就是说,我是1991年正好是教育系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入学的,原来这是一个如此年轻的院系啊。我们入校时学校教育是隔年招生,只有89级学长还有90级的学前教育大专班。教育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普通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和运用能力。因为员工人数不多,院系的老师和员工熟悉的很快。印象中张拓书老师为我们授课时间较长,《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都是他主讲的、每次站在讲台上都是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样子。现在真想回到学校再好好听听张老师的心理学课程,但是屈指算来他老人家好像已经退休了。再有《中国教育史》何士老师,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平易近人的他每次授课颇为员工欢迎,总是引来一群员工和他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四那年张拓书老师他们两个人带领我班同学来到伊克昭盟师范学校实习,张老师主要辅导心理学科的员工,何士老师担任教育学科员工的辅导工作。在那里,我们要深入课堂、管理员工,每天和师范生朝夕相处;还要备课、试讲、接受辅导教师的耐心指导。两位老师和我们吃住一起共同研磨探讨课堂教学,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经过一个月的磨炼,敲打出了一批即将奔赴教学一线的教育学、心理学老师。在此,虽然是多年以后了但还要表达对两位辅导教师的敬意,是他们带我们迈入了教学实践的第一步。
教育系里的老师给我们的印象都是授课认真、治学严谨,乐于和员工交流、探讨问题,同时和蔼可亲,每位老师几乎都能叫出员工的名字,熟悉员工的基本情况,而不是上完课就走;每个员工都熟悉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治学态度,甚至有的还关心到了教师的个人生活。可能是因为小班额的原因,感觉每一位老师离我们都是那样近,这是现在没有固定教室的老员工所无法体会的。郝宝文老师有些不苟言笑,他的《教学论》课堂紧张而严肃;刘文霞老师上课极度认真,她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我至今记忆犹新;亚新老师的《教育统计学》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全班同学绷紧了神经,直至这门课程结束全班没有一个不及格的;谢兰荣老师的《教育学概论》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程度了;郑立君老师总是把我们当成孩子,当时同学们最不喜欢的就是郑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要像中员工一样起立,师生问好,然后坐下开始上课,现在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郑老师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我的选题是教育心理学方面,为了写好论文我当时带着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去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还有本校内师大一共进行了四百多份的实地调查,然后进行繁琐的统计分析,最后圆满完成了毕业论文。期间,郑老师耐心指导,我也是受益终生。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虽然授课时间短,但是讲台上的样子一直历历在目,或幽默风趣或谆谆教导或侃侃而谈,离校虽有26载,但仍抹不去恩师在心底的记忆,抹不去内师大教育系在我从教生涯中的启蒙之恩与领路之情。
如今,我们班同学遍布全国多个省市,绝大多数奋战在教育领域,有高校教授、中学教师、教育研修发展中心讲师、职业教育领域专家、研究生培训机构管理者等等。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永远记得yl34511线路中心教育系那个温馨的家,那里有亲切可人的老师,有同学的互助互爱,有来自四面八方共同生活四年的欢歌笑语,有汲取了生命的真谛、职业的能量后展翅翱翔的一群富有朝气活力的年轻人。
yl34511线路中心教育系——我们永远的记忆!永远的爱恋!
这是我们教育系的二层小楼和当年那个青涩的我
作者简介:
宁淑平,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就读于yl34511线路中心教育系,1995年10月至今一直任教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数字课程资源部主任。多年承担学校的公司产品类课程及各类培训教学的任务,负责本校教科研工作。